王屋里瓷板画收藏前景如何,霎时有收藏王大凡瓷板画的吗
来源:整理 编辑:网络营销 2025-01-09 18:20:37
本文目录一览
1,霎时有收藏王大凡瓷板画的吗
有。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惟一的金牌得主。霎时为一名收藏爱好者,透露有收藏过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王大凡(1888年至1961年),男,著名绘瓷艺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安徽黟县人。

2,瓷板画有收藏价值吗
瓷板画有收藏价值。瓷板画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瓷板画喜欢就可以当品种收藏。加上瓷板画计算方式是以平方来计算,一平方大约在250元左右,因此它的收藏价值越大,价值越高,瓷板画在收藏界也很受追捧。据了解,2011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拍卖。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以2242.5万元人民币拍卖,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值新高。瓷板画的演变过程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其成品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的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明中叶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瓷板画越来越走向兴盛。嵌瓷屏风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都经常会见到上边镶嵌有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

3,分享一组瓷板画及其收藏价值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其成品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的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明中叶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瓷板画越来越走向兴盛。嵌瓷屏风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都经常会见到上边镶嵌有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品种非常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等。绘画、纹饰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翎毛、鱼藻、吉祥图案等,几乎无所不包。今天,我们说一说王大凡大师的瓷板画。 王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杰出代表,其传世的近千幅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如果说他早年的作品用画笔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传达一种禅意,晚年的作品则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中国画大师林风眠,潘天寿、周昌谷、吴山明等称王大凡是一位艺术修养极高的“陶瓷文人画大师”,如果不是当时景德镇环境闭塞,缺乏宣传,大凡先生人物画艺术造诣可以与海上大家相媲美。下面是我有幸见到的王大凡的一组瓷板画,在这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此组三幅瓷板画,长:34cm,宽:22cm。观察这组瓷板画可以看出作者用笔用线的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丝描。单看画的风格,是朴拙,厚实,圆润,章法别致的。人物脸部刻画非常细腻,善于运用明暗变化,使人物层次感更强。背景的葱郁林木,颜色变化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此组作品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2011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4屏)以2242.5万元人 民币成 交,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 格新高。同年保利秋拍中,“王琦、汪野亭民 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六件)”以3277.5万元再次刷新瓷板画的成交纪录。

4,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瓷板画的增值空间与辨伪
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瓷板画的增值空间与辨伪 广彩人物故事纹瓷板画(清中期) 瓷板画是一种直接在瓷板上绘画的艺术,有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瓜果、群仙博古图等。其形长方圆不一,可做插屏、挂屏、围屏以为观赏,亦可镶嵌在桌、椅、床等器具上当作装饰。瓷板画在清代和民国年间颇为时兴。清康熙时以青花、五彩为多,雍正、乾隆以青花、粉彩为常见。晚清浅绛彩独树一帜,民国新粉彩把瓷板画创作推向高峰,涌现了一大批极有建树的瓷板画名家高手。瓷板画作为我国陶瓷艺苑中一束独秀艳花,随着民间收藏的活跃和收藏门类的拓展,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民国瓷板画,虽然只经历短暂的 40 年,却向世人展现了不同流派各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其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不言而喻。太平洋拍卖公司 2000 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珠山名家瓷器专场推出 100 多件瓷板画作品,每件标价都在 1 万元至数万元之间,有的达到了几十万元,其中民国汪野亭粉彩山水瓷板四条(72.5cm×19cm)标价达 150 万元至 200 万元。 然而,从总的情况看,瓷板画被人认可的范围还是比较小。同古陶瓷的其他品类相比,瓷板画兴盛时代较晚,人们对它辉煌成就的开掘和认识仍有一段过程。据一位收藏民国瓷的先生透露,1985 年夏,他从河北藁城一农户家中购得汪野亭《苏堤春晓》和《溪楼听雨》两幅山水瓷板画,开价 400 元,当时仅以 350 元加一小塑料桶汽油便成交;1994 年夏何许人雪景山水瓷板画是从山东青州购买书画时所搭;1998年春,从山西平遥购得王琦《二仙祝寿图》瓷板画,开价 20 万元,以 12 万元成交。目前亮相于拍卖会上的瓷板画也常出现名家作品却不为人所识的情况,某些精品的价位并不很高。在天津的一次大型拍卖会上,笔者目睹一套清代红木开光嵌花鸟纹瓷板画,高 183 厘米,宽145 厘米,为四屏式,每屏均开光镶嵌四幅花鸟瓷板画,每幅用粉彩绘花鸟竹石组成安居乐业图、大吉图、五伦图等丰富多彩的吉祥内容,笔法细腻,色彩饱满,花鸟传神,外框为红木。粉彩瓷画、红木、瘿木三者结合,美观大方,造型优美,卖价为 12 万元。行家认为,这种具有相当艺术品位且由 16 块瓷板画组合的高雅器物,其价位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之所以如此,道理十分简单,清代、民国年间的瓷板画精品与这一时间段的绘画精品,前者的价位远远低于后者,何况瓷板画还具有不褪色和保持色彩稳定的优点。这说明瓷板画的价格仍未到位,依然有增值空间。 民国瓷板画有落“乾隆年制”、“大清光绪年制”之类假托款的,还不能算是伪品,只能算是仿品。现今伪劣之作与此不同。这类瓷板画往往假冒王大凡、汪野亭等民国大家之名,或照原图复制,或对原构图略加改变,照猫画虎,也有按清代康乾瓷板画予以模仿,并配以作旧的木框加以伪装,以新充旧,以劣充好,像这样的东西就属于伪作了。 鉴定瓷板画的真伪首先要善于分辨时代特征。不同时间段的瓷板画在造型、装饰、画风、题材和烧造工艺上各不相同。如康、雍时代瓷板画大多不落款,并多饰图案边框。嘉、道、咸时代瓷板画华丽有余,生动不足,艺术水平逊于康、雍时代。晚清浅绛瓷板画是文人画家所绘瓷器。而“珠山八友”则是艺人模仿文人画家在瓷板上作中国画。掌握了这些特点,再从外观上分析它的新旧程度,就能对瓷板画的年代大体做出判断。 粉彩人物瓷板画 (清) 其次要善于分辨作者风格。假冒瓷板画大多在“珠山八友”上做文章,因此对“珠山八友”中每个人的画风都要心中有数。王琦画人物形态生动,色彩清新;王大凡画人物神形兼备,和谐自然;汪野亭画山水青绿浓郁,笔法纯熟;程意亭画花鸟淡雅细腻,充满田园野趣;邓碧珊画鱼藻活脱自如,神气十足;刘雨岑画花鸟草虫生动自然,意境美妙;徐仲南画松竹苍劲有致,画面充实;田鹤仙画梅花疏而不空,密而不乱;何许人画雪景,皑皑白雪与人物动静结合;毕伯涛画翎毛花卉明快凝练。藏家不但应把握每位作者总体风格取向,还要深入了解每个人的绘画技法和具体表现形式。并且对每个人的款题、书法、印章,包括字体、结构、用笔习惯等,都要做细致入微的观察,看其有无矛盾和破绽、是否与作者画风相符、是否与画面内容相符、是否与时间年代相符,以此来识破那些“貌合神离”的伪作。 三要善于分辨瓷板。分清瓷板画新旧真伪,辨别瓷板亦很重要。有关资料记载,民国瓷板的制作尺寸最大者可超于 1 米,小的仅几厘米。其厚度一种为 1 厘米左右,一种为 0.3 厘米到 0.5 厘米。中到大型瓷板,背面有等距凸起的胎骨筋迹,俗称“筋”。之所以有“筋”,为的是烧造时防止变形。小型瓷板,有的背面无“筋”,然在制坯时留有粗布纹,有的背面还有“砂底”。而伪品坯胎平整光滑,有的有“筋”,其实是人为加上去的,看上去很不协调。 粉彩花鸟瓷板画(清末——民国) 作者收藏 山水纹瓷板画(民国)作者收藏
文章TAG:
王屋 屋里 瓷板画 收藏 王屋里瓷板画收藏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