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常考名词解释,市场营销名词解释必考的有哪些
来源:整理 编辑:网络营销 2025-03-25 06:29:48
本文目录一览
1,市场营销名词解释必考的有哪些
市场营销名词解释必考的有:1、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2、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服务标准、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延伸和扩展。物流企业营销就是服务营销,让顾客第二次满意。现代物流离开了服务理念就失去竞争的能力。3、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4、市场提供物: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欲望和需求的产品,服务,信息或体验的集合。5、顾客价值与满意顾客感知价值: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顾客拥有或使用某一种市场提供物的总利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异。(顾客常常不能感知“准确”或“客观”地判断价值,他们依照感知价值行事)顾客满意,取决于顾客对产品的感知效能与顾客预期的比较。6、基本营销:纯粹的交易关系。交易结束后不再与顾客接触。7、反应营销:企业除了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之外,会告知顾客之后有问题可与企业联系。8、责任营销:交易后企业主动与顾客联系,收集顾客意见等。

2,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完全版7
301.改变包装策略:是指当某种产品销路不畅或长期使用的一种包装时,企业可以改变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使用新的包装。 30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303.创意:就是开发新产品的设想。 304.甄别创意:取得足够的创意之后,要对这些创意加以评估,研究其可行性,并挑选出可行性较强的创意,这就是甄别创意。 305.产品创意:是指企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可能产品的构想。 306.产品概念:是指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对这种创意所做的详尽的描述。 307.产品形象:是消费者对某种现实产品或潜在产品所形成的特定形象。 308.产品概念试验:就是用文字、图画描述或用实物将产品概念展示于目标顾客面前,观察他们的反应。 309.何时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决定在什么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最适宜。 310.何地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决定在什么地方(如某一地区、某些地区、全国市场或国际市场)推出新产品最适宜。 311.向谁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把它的分类和促销目标面向秀的顾客群体。 312.如何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管理部门要制定开始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 313.新产品采用过程:是指消费者个人由接受创新产品到成为重复购买者的各个心理阶段。 314.相对优势:即创新产品被认为比原有产品好。 315.适用性:即创新产品与消费者行为及观念的吻合程度。 316.复杂性:即认识创新产品的困难程度。 317.可试性:即创新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试用。 318.明确性:指创新产品在使用时,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 319.认识不和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认识互不一致或者其中某种认识与一个人的行为相抵触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320.新产品扩散:是指新产品上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采用的过程。也就是说,新产品上市后逐渐地扩张到其潜在市场的各个部分。 321.新产品扩散过程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采取措施使新产品扩散过程符合既定营销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322.成本函数:反映产品成本C与产量Q之间的关系。C=f (Q) 323.总固定成本(TFC):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固定投入成本的总和。 324.总可变成本(TVC):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可变投入成本的总和。 325.总成本(TC):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 326.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在短期平均成本中,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三个成本要素。 327.平均固定成本(AFC):是总固定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28.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可变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29.平均总成本(ATC):是产品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30.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相应增加的单位成本。 331.规模效益:是指各种生产要素都等比例增加时,对产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大于投入增加,则企业支出会使规模效益增加;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小于投入增加,则企业规模效益会减少;如果产出与投入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规模效益不变。 332.需求弹性:因价格与收入等因素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叫做需求弹性。 333.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因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 334.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如果以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值来计算,那么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变动百分之几。 335.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各产品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是指一项产品的价格变动影响其它产品项目销售量的变动的程度。 336.替代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项产品价格的小幅度变动将会使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337.互补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虽然某项产品价格大幅度地变动,但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发生太大变化。 338.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之间的市场形势,既有垄断倾向,同时又有竞争成分,因而垄断竞争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339.寡头竞争:是竞争和垄断的混合物,也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340.纯粹垄断:(或完全垄断)是指一个行业中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卖主经营和控制。 341.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P=C(1+R) 342.目标定价法:是指根据估计的总销售收入(销售额)和估计的产量(销售量)来确定价格。 343.认知价值定价法:就是企业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来确定价格的方法。 344.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345.随行就市定价法:是指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 346.投标定价法:通常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即采购机构(买方)在报刊上登广告或发出函件,说明拟采购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具体要求,邀请供应商(卖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投标。 347.现金折扣:这是企业给那些当场付清货款的顾客的一种减价。 348.数量折扣:这种折扣是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的一种减价,以鼓励顾客购买更多的货物,因为大量购买能使企业降低生产、销售、储运、记账等环节的成本费用。 349.功能折扣:这种价格折扣又叫贸易折扣,是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一种额外折扣,促使他们愿意执行某种市场营销功能(如推销、储存、服务)。 350.季节折扣:这种价格折扣是企业给那些过季商品或服务的顾客的一种减价,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在一年四季保持相对稳定。

3,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完全版5
201.收缩防御:在所有市场阵地上全面防御有时会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是实行战略收缩,即放弃某些疲软的市场阵地,把力量集中用到主要的市场阵地上去。 202.市场扩大化:就是企业将其注意力从目前的产品上转到有关该产品的基本需要上,并全面研究与开发有关该项需要的科学技术。 203.市场多角化:即向无关的其他市场扩展,实行多角化经营。 204.市场挑战者和市场跟随者: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第二、三甚至更低地位)的企业。 205.市场挑战者: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的,为争取市场地位向者挑战的企业。 206.市场跟随者: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安与次要地位,在“共处”的状态下求得尽可能多的收益的企业。 207.正面进攻:就是集中全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阵地发动进攻,即进攻对手的强项而不是弱点。 208.侧翼进攻: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有时可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佯攻正面,实际攻击侧翼或背面。 209.包围进攻:是一种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战略,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借助围堵计划足以打垮对手时,可采用这种战略。 210.迂回进攻:这是一种最间接的进攻战略,完全避开对手的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 211.游击进攻:这是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企业的一种战略。 212.紧密跟随:这种战略是在各个细分市场和市场营销组合方面,尽可能仿效主导者。 213.距离跟随:这种跟随者是在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方面都追随主导者,但与主导者保持一定差异。 214.选择跟随:这种跟随者在某些方面紧跟主导者,而在另一方面又自行其是。也就是说,它不是盲目跟随,而是择优跟随,在跟随的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但不进行直接的竞争。 215.市场补缺者:就是指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些细小部分,而不与主要的企业竞争,只是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的企业。 216.大量市场营销:即大量生产某种产品,并通过众多的渠道大量推销产品,试图用这一产品来吸引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 217.产品差异市场营销:即企业生产销售各种外观、式样、质量、型号不同的产品。 218.目标市场营销:即企业识别各个不同的购买者群体,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目标市场,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219.地理细分:就是企业按照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地理变量(包括城市或农村、地形气候、交通运输等)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0.人口细分:就是企业按照人口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家庭规模、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宗教、种族、国籍等)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1.心理细分:就是按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个性等心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2.“AIO”尺度:是指为了进行生活方式细分,企业可以用活动(Activities)、兴趣(Interests)、意见(Opinions)三个尺度来测量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223.行为细分:就是企业按照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的时机、消费者所追求的利益、使用者情况、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使用率、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店)的忠诚程度、消费者待购阶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等行为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4.可测量性:就是细分后的子市场其购买者的数据资料应能够加以测量和推算,否则,将不能作为制定市场营销方案的依据。 225.可进入性:就是企业细分后的子市场应能够借助营销努力达到进入的目的,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能够在该市场上发挥作用。 226.可盈利性:是指细分后的市场有足够的需求潜量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能使企业赢得长期稳定的利润。 227.可区分性:是指在不同的子市场在概念上可清楚地加以区分。 228.目标市场:就是企业拟投其所好,为之服务的具有相似需要的顾客群体。 229.无差异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之后,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子市场的共性,决定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某种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的需求。 230.“多数谬误”:由于较大的子市场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因而往往是子市场越大,利润越小。这种追求子市场的倾向叫做“多数谬误”。 231.差异性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决定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的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都加以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 232.集中性市场营销:是指企业集中所有力量,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试图在较少的子市场里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233.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在性能、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的大小。 234.市场定位:是指企业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进行营销设计,创立产品、品牌或企业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某种个性特征,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35.产品特色定位:是指突出具体产品特色。 236.顾客利益定位:是指突出产品能给予顾客某一方面更多的利益。 237.使用者定位:是指把产品引导给某一特定顾客群体。 238.使用场合定位:如有的企业把小苏打作为冰箱的除臭剂,有的企业则把它作为调味汁和卤肉的配料。 239.竞争定位:是指突出本企业产品与竞争者同档产品的不同特点,通过评估选择,确定对本企业最有利的竞争优势并加以开发。 240.初次定位:是指新企业初入市场,企业新产品投入市场或产品进入新市场时,企业必须从零开始,运用所有的市场营销组合,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 241.重新定位:是指企业变更产品特色,改变目标顾客对其原有的印象,使目标顾客对其产品形象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242.对峙定位:是指企业选择靠近现有竞争者或与现有竞争者重合的市场位置,争夺同一个顾客群体,彼此在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等各个方面差别不大。 243.避强定位:是指企业避开目标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将其位置确定于市场“空白点”,开发并销售目标市场上还没有的某种特色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244.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 245.核心产品:是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每一种产品实质上都是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提供的服务。 246.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 247.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该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 248.延伸产品:是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产品说明书、保证、安排、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 249.潜在产品:是指现有产品包括所有附加产品在内的,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状态的产品。 250.非耐用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一次或几次使用就被消费掉的有形物品,如文具、化妆品等。

4,市场营销 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 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市场营销(AMA的定义)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企业商务活动过程。 2、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 3.品牌是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出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竞争者一个名字、术语、符号或图案,或者其组合。 4.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一个新产品试制成功后,从投入市场销售开始,到销售成长发展,以至被市场淘汰为止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5.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请问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四个方面存在区别,即:(1)出发点:前者为目标市场,后者为企业;(2)中心:前者为顾客需求,后者为产品;(3)手段:前者为整合营销,后者为推销和促销;(4)目的:前者为通过顾客满意获取利润,后者为通过扩大销售获取利润。 2、简述危机处理原则: 快速反应的原则;真诚、坦率的原则;人道主义的原则;维护信誉的原则。 3、简述选择广告媒体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1)商品的特性; (2)消费者的媒体习性; (3)媒体的传播能力; (4)媒体的费用; (5)市场竞争状况; (6)国家的法律、法规等。 4、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答:(1)消费者文化背景; (2)消费者社会背景; (3)消费者个人特性; (4)消费者心理因素。 5、简述产业市场的主要特征: 答:主要特征有:购买者数量少,购买规模大;购买者集中;是引伸需求;需求缺乏弹性; 波动大;专业人员购买;等。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目标市场,是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满足现实的或潜在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出发,并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条件而选定的一个或为数不多的特定市场。/目标市场是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物件。/企业决定作为自己服务物件的有关市场(顾客群) 2.期望产品。即是指购买者在购买该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3.产品组合是指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专案的组合或结构。 4.市场定位:强调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与竞争者比较,应当处于什么位置,使顾客产生何种印象和认识。或确立产品在目标市场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位置. 5.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强度及消费者感受为主要依据的定价方法,包括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和需求差异定价法三种。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述品牌对生产者主要作用。 答:品牌对生产者的作用有: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保护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有助于扩大产品组合。 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答:(1)消费者文化背景;(2)消费者社会背景;(3)消费者个人特性;(4)消费者心理因素。 3.企业之所以积极开展各项赞助活动的主要目的.: 1)扩大知名度。举办赞助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介的广泛传播,扩大组织的知名度。 2)增强信任度。通过赞助的手段证明组织的经济实力,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通过赞助活动做广告,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影响; 3)提高美誉度。追求组织的社会效益和承担组织的社会责任。关心和支援社会公益事业,表明组织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从而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4.答:优点:(1)有利于新产品的销售; (2)有利于进行差异化定价; (3)有利于进行价格调整; (4)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回收; (5)有利于产销平衡。 缺点:(1)如果定价太高,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舆论批评,不利与市场开拓; (2)如果定价太高,容易招致竞争者加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迅速下跌。 5.简述企业目标市场战略的三种模式。 答案要点: 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 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2)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 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选择部分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为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3)集中性市场战略,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某一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市场营销重点的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中的4P概念,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些在网上都有专门介绍的。 名词解释.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组包含在内。 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市场营销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 [shì chǎng yíng xiāo]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组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1: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是: 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stakeholder)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式。 2:菲利普·科特勒下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 市场营销概念模型 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3:而格隆罗斯给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目的: 营销是在一种利益之上下,通过相互交换和承诺,建立、维持、巩固与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实现各方的目的。 所谓市场营销,就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即本企业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之比。 如果相对市场占有率为0.1,表示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同行中领袖企业的10%,若为10,则表示企业的该项产品已为行业领袖且其市场占有率为次强者的10倍。 相对市场占有率,以1.0为界分为高,低两个部分。 市场占有率 又称“市场份额”。是指企业商品销售量(额)在同类行业商品销售量(额)中所占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它包括绝对市场占有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通常说的市场占有率一般系指绝对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本企业某种商品销售量/该种商品市场销售总量)×100% 市场占有率是分析企业竞争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营销状况的综合经济指标。市场占有率高,表明企业营销状况好,竞争能力强,在市场上占有有利地位;反之,则表明企业营销状态差,竞争能力弱,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所谓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企业各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业中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之比。 目标市场:所谓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之后的若干“子市场”中,所运用的企业营销活动之“矢”而瞄准的市场方向之“的”的优选过程。 历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早期猿人 一般指中国巫山的巫山人或者非洲的能人。 市场营销期末考试考几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巨集观经济学、管理资讯系统、 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 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基础会计、 金融概论、企业销售策划、商业银行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学、 市场调查与预测、分销渠道管理、银行营销、现代推销技术、 营销创新、广告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财政与税收 总的科目是这些 一般只是从中选18门左右来学修够学分就可以了 市场营销的名词解释 企业根据其市场营销战略,在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包装、定价、分销、促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采取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法及对策。 市场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及使用者的需求,在对市场、产品和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从而达到销售商品,获取利润的目的。 场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在对市场、产品和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对产品销售活动进行全面策划的过程。 被营销的物件按著品牌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作出企业希望达到的行为模式。 市场营销在不同的时期,要达到的目的各有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例如: 在品牌初面世的时候,他主要是要你留下印象无论对生产企业,或者是企业旗下的品牌,不一定要你记得它的优缺点等等。这些企业营销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目的就是让某些人感受到这个企业、这个品牌的品质和使用这个品牌的优越感。 在品牌奠定一定基础之后,他的目的主要就是品牌的延展,这里会衍生出功能、服务、功效等广告形式,如:洗涤产品,无论新老品牌,都是将其品牌名称、主要功能或者优惠等在一段广告中表现出来。 在品牌的相对老化时,他的目的是制造新的市场冲击,可以说,它们的目的就是在你心中换一个形象,而且在广告中给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冲击。
文章TAG:
市场 市场营销 营销 名词 市场营销常考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