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销售心理学

销售心理学是研究商品销售过程中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销售心理学是以商品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即具体研究销售者的心理状态与素质,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销售手段和媒介(商品,价格,商标,包装,购物环境等)心理效应的综合性应用管理科学!

什么是销售心理学

2,学好营销心理学让用户自愿买单

营销心理学——让消费者自愿买单①羊群效应为什么很多楼盘 店铺花钱找人排队?为什么越是买不到的可达鸭越有人想买?这就是营销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心理学原理:很多人对产品和服务缺乏了解的耐心或能力,所以在很多人的心里,买的人多就代表着好。所以,营造“热销”假象,有可能造成真热销。②诱饵效应来看一个杂志订阅报价:①电子订阅:59元②纸质订阅:125元③电子和纸质订阅:125元这个纸质订阅价,就是诱饵!心理学原理:如果拿掉2,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而有了2做参考,很多人又会觉得3划算而选择3。③稀缺原则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营销圈同样适用。买到的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这就是稀缺原则!心理学原理:人类习惯用获得一件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它的珍贵程度。④心理账户车突然坏了,你修车花了1000,回家发现中奖中了200块和修车花了800,同样是损失800块,哪个体验好?一定是后者吧!这就是心理账户!心理学原理:我们会为收益和损失设置不同的“心理账户”,心理账户影响着我们的购买意愿。所以现在很多商家会采用满减的促销手段。⑤预期效应国外有个实验,把同样的咖啡装在高档次的杯子和一般的器皿中。大部分人喝完后会觉得高档次杯子里的咖啡更好喝。这就是预期效应!心理学原理:我们对一件事物的预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的态度和体验。所以很多厂家现在开始在包装上下功夫了。⑥捆绑损失原则为什么买一个电脑,要说鼠标垫、鼠标、电脑包是送的?这就是捆绑损失原则!心理学原理:把所有成本算到一起,给用户一个总价,和每项支出都计算进去给个价目表。前者是一次支出,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多次支出。后者的痛苦要明显更高。⑦锚定效应黑珍珠原本不值钱,但是一位宝石商人把它戴在了一位女星身上在曼哈顿招摇过市之后便身价暴涨。这就是锚定效应!心理学原理:价格本身是品牌定位,绝非只是供需决定的。很多时候不是消费者意愿影响价格,而是价格本身影响消费意愿。⑧互惠原则《影响力》一书中,有个案例说当服务员递给顾客账单时顺便送了一颗薄荷糖,要比不送的时候消费增加3.3%。这就是互惠原则!心理学原理:对于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

学好营销心理学让用户自愿买单

3,销售心理学

销售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品经营者与购买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双方心理沟通的一般过程的科学。作为普通心理学分支的销售心理学,它所揭示的销售人员和消费者在商品销售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人的心理现象与市场销售活动实践的关系,有助于商品销售者正确地看待市场经济现象,掌握科学的销售心理策略,调节商品的供求,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并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和品牌价值提升。销售心理学能搞定客户是生存,让客户追随自己是发展。销售中可运用的战术也是变幻无常,但“心理战术”却是隐藏在所有战术背后的最根本力量。

销售心理学

4,10个营销心理学原则

?营销心理学的10大原则,包括锚定效应、互惠原则、社会认同原则、诱饵效应、稀缺资源、捆绑损失原则、折中效应、预期效应、损失规避、心理账户。 01 锚定效应 (即洛伦茨效应) 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虽然一般情况下来说,那个生物就是他妈)。但是事情的转折来了,某一次洛伦茨无意在一次实验中被刚出壳的幼鹅们第一眼看到,它们从此就紧跟着他直到长大。由此,洛伦茨就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出生时的初次发现来做决定,而且决定一旦形成,就坚持到底。洛伦茨把这个现象叫做“印记”。 这个效应行为在经济中体现得很明显,经济学的“锚”,大致意思是在生活中遇到某个商品,第一眼留下印象的价格(或我们第一次决定用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某一样特定的商品时的价格)将在此后对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 价格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定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市场价格,而是市场价格本身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02 互惠原则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其经典之作《影响力》中指出,互惠原理非常简单——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如书中写道,当服务员递给顾客账单时不给薄荷糖,顾客将主观地依据服务水平给小费。而如果服务员给了一颗薄荷糖,小费则增加3.3%;如果给了两颗,小费则破天荒地增加约20%。 营销中有许多方式利用互惠原则,你不需要赠送贵重的东西,小礼品就很好。运动衫、电子书、甚至像手写便条这样简单的东西都能长久地建立互惠关系。切忌还没赠与他人免费品,就考虑相应的回报。 “拒绝——退让”这个策略其实是互惠原则的延伸,是一个很高明的策略:如果第一个要求和第二个要求提得恰当,那么对方会认为第二个要求是你做出的让步,因而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出相应的让步。使用“拒绝——退让”策略有一个注意点,就是你的第一个要求必须合理。一旦对方觉得你的第一个要求不是真诚的,那么它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03 社会认同原则(即从众效应) 社会认同指人们会采取他们喜欢或信任的人的观点和行动,也就是从众效应。 商家营造并炒作“热销”假象,往往就会造成真正的热销结果。制造热销的现场感,是常见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对热销的宣传,增加“火上交油”的效果,比如广告上常用的“累积销量XXXX”、某饮料“环绕地球XX圈”、“连续N年销量第一”等等。这种“羊群效应”的影响,不仅仅只发生在排队现场和接触广告的那一刻,这种体验或印象被我们记忆存储后,以后在消费同类商品时,我们往往还可能再次选择使用羊群效应技巧的品牌。 04 诱饵效应 在价格模型中常见此效应,其中一个价位故意来吸引人们选择最贵的价位。丹·艾瑞里曾做过一个著名的TED演讲:“我们控制自己的决定吗?”,其中有个《经济学人》杂志订阅的广告案例: ①电子订阅:59美元。 ②纸质订阅:125美元。 ③电子和纸质订阅:125美元。 他给100名麻省理工学生提供了上述价格表,询问他们购买的选择。当三个选项都在时,学生选择了混合订阅;当去掉125美元的纸质订阅选项时,学生选择了最便宜的选项。 诱饵项的加入往往能够让消费者有更直观的对比,能够很快就找到那个自己觉得“很合理”的选项。这就是我们消费行为中常见的相对论,凭相对因素做决策是我们自然的思考方式。 对价格而言,相对的百分比,比绝对的金额更容易产生激发行动的诱惑力。 05 稀缺原则 西奥迪尼提出的稀缺原则概念:机会、内容或产品越少,其价值就越大。 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短缺原理在商业上的应用就更多了,比如告诉顾客某种商品数量有限,不能保证一直有货。“时间”也是一种资源,所以“截止日期”、“抢购”、“秒杀”等等销售手段,同样能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为何短缺原则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两点: ①人类习惯于用获得一件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它的珍贵程度,一件东西越难获得,它的价值往往也就可能越高,因此,短缺性会刺激我们对其奋力争取。 ②当某种原本唾手可得的东西变得越来越难得,我们就失去了一部分选择的自由。人类都有一种维护既得利益的愿望,于是这种不自由的可能性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从而主动做出某些行动,以避免失去这件东西。 06 捆绑损失原则 人对损失和收益的感知并不是线性的,假设你获得100元能得到某种快乐,而想得到双倍的快乐可能需要400元,而不是200元。同样,损失100元受到的某种痛苦,可能要损失400元才能感受到双倍的痛苦。 同样,如果把“好处分散”,用户感知到的“好处”也就会增加。所以商家不会说“卖给你了一大推套装,其中包括电脑鼠标等”,而是说“买电脑,送鼠标耳机,送高档鼠标垫和维修”。 为了让你觉得你受到了优惠,商家们会千方百计地捆绑损失,同时分散好处。 07 折中效应 当人们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看起来更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 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喜欢选取中间的价格,因为太高的,我们自身消费能力有限,太低的吧,又看不上。这就要求你对自己的人群需要把控好,精准的去进行定价。 08 预期效应 我们对事物已有的印象,会蒙蔽自己观察问题的视线。而对一件事物的预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种东西好,那么它一般就会好,反之亦然。 预期会影响人的行为乃至知觉。一些餐饮店在菜名前加一些带点异国情调的、时髦的词语,比如“阿拉斯加鳕鱼”,我们还没有吃到,就似乎已感觉到这菜要比普通的鳕鱼味道要来得更鲜美些!预期不仅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知与体验,还能够改变人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我们常见的另一种预期导致的偏见与价格高低有关。有一个实验:同样的饮料,分别以正常价格和正常价格的一半售卖给不同的实验者学生,然后让参与者答单次组合题。结果是“价格决定成绩”,喝了正常价格饮料的学生平均答题要高于买半价饮料学生28%。尤其是当在饮料瓶上标示出明确的“改善思维功能”的信息提示后,与价格威力相加,其威力更加强大。事实上,质量也是个主观概念,价格也是质量象征的一部分。即使是同品类、同质量的产品,如果价格偏低,就会让人把它看得差了,最后,它也就真的差了。对医药、软饮料、化妆品和汽车等消费品来说,预期价值可能成为真正价值。所谓“便宜没好货”,就是我们对低价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 广告等品牌传播手段的核心目的就是塑造人们对某产品、服务乃至企业组织的正面预期。提高用户预期,吸引用户、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09 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指一旦人们拥有某物就非常不愿意失去它,人都是害怕损失的。这是因为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我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 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会非常敏感。 当决定自己的收益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都有风险厌恶症。而当人们面对损失时,一个个都变的极具冒险精神,都是寻求风险的冒险家。 运用损失规避原则可以增加人们对免费产品的后续增值服务的使用。再比如通过抢购和限时优惠营造的“稀缺感”,让我们觉得如果不参与这个促销,我们就失去了一次机会。而这种“失去感”激励我们想尽办法迅速下单购买。 10 心理账户 我们往往会为收益和损失设置不同的“心理账户”,并且往往用不同的方法来看待不同的“心理账户”。 满减策略也是用了这个原理。一件商品打8折,1000元的东西付出800就能买到,差异貌似没有这么大。但是如果是满1000减200,感觉是自己已经付出了1000块,(和800差异不大),然后又额外收获了200元(200比起0差异很大)。更有甚者,很多商场采取满额返券的方式(比如满1000元,送你200元现金券,可以买任何东西),这更加强烈了区分了两个不同的心理账户,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获得的优惠更多. 其次,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东西,其实就是要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来满足这个账户。可以先分析了解目标用户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帐户,普遍舍得在哪个帐户上花钱,然后运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强调,也就是为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从而减少花钱的心理愧疚,促成购买。

5,营销心理学的内容简介

《营销心理学》从顾客的心理活动入手,分析了影响顾客消费心理、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论述了在营销过程、营销环境、营销服务中,如何针对顾客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心理策略,并对营销过程的营销环节、营销服务、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建议。《营销心理学》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1303032编写的过程中,力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体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融理论性、实用性、实践性为一体,既有通俗易懂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生动的营销案例分析。《营销心理学》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及经贸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用书,同时也可作为从事营销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营销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是研究营销心理现象,揭示营销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现代经济是以市场、顾客的需要为起点的,客观、准确地把握顾客的心理,激发顾客的消费需求,是影响企业营销的关键因素之一。顾客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营销方式和手段是否为顾客所接受等所涉及的心理问题都需要分析和研究。营销心理学就是运用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于营销领域,通过对营销活动的研究,掌握营销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规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

6,哪位高人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营销心理学

1 顾客心理,包括:顾客个体心理、顾客群体心理、顾客心理发展;(2)营销心理效应,包括:商品与价格心理效应、场景与网络心理效应、传播与广告心理效应、商场销售与服务心理效应、推销与劝导心理效应、营销主体形象心理效应等:(3)营销人员心理,包括:营销人员业务心理、管理心理。
市场营销心理学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市场营销学是研究经济社会整个交易过程的,是交易所属范畴都是营销学研究的,请注意,我用的是市场营销学,不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研究完了整个的交易过程,那么应用这个研究成果为自己或者企业牟利就是市场营销了。整个交易过程是很复杂的,这也衍生出来营销中的研发,市场调研,策略,细分等等问题,所有这个过程是一个整体,要做好营销必须要涉及的所有环节都做好,这样才是完美的营销。
学会观察顾客的心理。营销心理学也是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学科之一。
哎呀`就是研究消费者购买各种行为的心理因素`!什么怎么去推销一个产品啊`教你抓住对方喜欢这个东西的心里`吹啊`本来是河里游的顾客认为是天上飞的`只要你抓住了`OK`你就可以说它是天上飞的了`还有就是一个品牌适合怎么的包装吧`比如一束很漂亮的蓝玫瑰`你可以用精致的纸去点缀它`而不是用卫生纸去包裹它`就是教你什么样的品牌适合什么样的包装`其次就是教你商品怎么才能有一个属于它的价格了`能配得上的一个价格`不可能说`一块破布`你标上丝绸来卖`傻子呢`一个标价就是几百`肯定是不可以的了`事实求事`其余的就是教你怎么广告以及销售时适合的环境然后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心理策略`!就是这些了`营销就是教你这些`!确实`营销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学科`!
新年快乐, 我来说说 ----------------营销心理学,其实很现实 就是,感悟顾客的需求 发现,承认自己产品的质量,和优势,然后,把它推销出去 其实,每个人在买东西时,都想买物美价廉的,不是吗。 呵呵呵,更多,自己去发现吧

文章TAG:营销  营销心理  心理  心理学  营销心理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