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甙如何转为羟基酪醇,橄榄多酚和橄榄苦甙是一个成分吗
来源:整理 编辑:网络营销 2024-04-18 07:38:44
本文目录一览
1,橄榄多酚和橄榄苦甙是一个成分吗
橄榄多酚是橄榄中多酚物质的统称,橄榄中富含羟基酪醇、酪醇、橄榄苦苷等多酚物质。
2,橄榄多酚和橄榄苦甙是一个成分吗
橄榄多酚是橄榄中多酚物质的统称,橄榄中富含羟基酪醇、酪醇、橄榄苦苷等多酚物质。

3,橄榄叶提取物中橄榄苦苷的应用范围很多吗橄榄苦苷最高含量能达到
中文名:油橄榄科:橄榄科属:橄榄属使用部位:叶活性成分:橄榄苦甙(oleuropein),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中文名称】橄榄苦甙【橄榄苦甙规 格 】10% ,20%,40%,60%【橄榄苦甙英文名称】Oleuropein【橄榄苦甙CAS 编号】32619-42-4【橄榄苦甙物质特性】微小结晶(乙酸乙酯)。熔点87~89℃。易吸湿。旋光度-147°(c=1,水、乙醇或丙醇),呈变旋作用,旋光度-127°(9h后,水中),易溶于乙醇、丙酮、冰醋酸,5%NaOH溶液等,可溶于水、丁醇、乙酸乙酯、醋酸丁酯等,几乎不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四氯化碳等。本品易吸潮,西安普莱特生物研究显示本品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下会分解,建议在避光条件下低温密封保存。四,应用1、制药:橄榄苦甙用于制造治疗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类、寄生虫和吸血虫等所引起的疾病的新药,和治疗感冒的新药。 2、保健食品: 橄榄苦甙在欧美等国家,橄榄叶提取物主要做为膳食补充剂,用于调节免疫力。 3、护肤品: 橄榄苦甙高含量的橄榄苦甙主要用于护肤品,可以保护皮肤细胞不受紫外线的伤害,有效维持肌肤柔嫩与弹性,达到扶肤、嫩肤的功效。
4,橄榄叶提取物的简介
中文名:油橄榄科:橄榄科属:橄榄属使用部位:叶活性成分:橄榄苦甙(Oleuropein),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
5,怎样挑橙子
脐橙的“屁股”上开花的就是甜的,好吃的。不开花的比较酸,不好吃。我一般挑那种看起来比较光滑的~~要是脐橙的话就挑那中肚脐出来的那样的比较好吃橙子是分公母的。一般在橙子的“屁股”上凹陷的就是母的,好吃的啦,甜,呵呵岁末年初正是脐橙成熟、大量上市的时节,不少消费者都为选购不到酸甜可口的脐橙而感到苦恼,在买脐橙时只简单地把个头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然而,柑橘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脐橙并非越大越好吃。 据华中农业大学柑橘研究所教授彭抒昂介绍,现在市场上出售脐橙,大都是个头越大价格越高,这对消费者形成了一种误导,实际上,选购酸甜可口的脐橙自有技巧。 首先要观察脐橙的果形。要选择果形整齐、端正的脐橙,以纵径略大、接近圆形的果形最佳。脐橙的大小以70mm-85mm为宜,不宜过大。果实越大,靠近果梗处越容易失水,损害脐橙的口感。 其次要触摸果皮。要选择果皮薄、果面光滑、色泽好的脐橙,果皮的密集度高、均匀且有硬度的脐橙,所含水分也较高,最为可口。 根据果脐选脐橙也是判断脐橙质量的一个快捷方式。要选择果脐小且不凸起的脐橙,果脐越小口感越好,真正优质的脐橙,果脐只有一毫米左右。 总而言之,选择脐橙要掌握三字要诀,即一看二摸三闻,选择果形端正、果体适中、果面光滑、果味清香的优质脐橙。
6,橄榄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橄榄叶中主要含有裂环烯醚萜及其苷、黄酮及其苷、双黄酮及其苷、低分子单宁等成分,裂环烯醚萜类为主要活性成分。 橄榄叶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苦涩物质,其活性最高的为橄榄苦甙Oleuropein)和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其广泛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
7,有助降血脂的中药有哪些
1、柴胡
药用部分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主要含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苷。具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柴胡皂苷具有降血脂作用。
2、灵芝
药用其子实体,性温,味甘淡。灵芝含甾醇、生物碱、蛋白质、多糖、氨基酸、酶类等。具益精气、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精神疲乏、心悸失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脑血管硬化等。
3、大黄
药用其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五经。具泻热通便、破积行瘀、清湿热功能。药理研究证实,大黄能降血压、降胆固醇。
4、人参
药用其干燥根,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人参含有多种药用元素,人参中的人参甙能抑制动物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当高胆固醇血症发生时,能使胆固醇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人参为补虚证之要药,实证慎用,发热时不用,防其助火,可佐以凉润药麦冬、天冬等。小剂量对中枢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起麻痹作用,一般人参不与藜芦同用
5、山楂
药用其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山楂果实含山楂酸、苹果酸、枸橼酸、咖啡酸、内脂、脂肪、金丝桃苷、解脂酶、鞣质、蛋白质、槲皮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糖类及维生素类等多种成分。药理研究发现,家兔连服山楂制剂3周后,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山楂与菊花、丹参、元胡、银花、红花、麦芽等配伍,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所致之胸闷隐痛。
6、泽泻
药用部分为干燥块茎,味甘咸性寒,归肾、膀胱经。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内含糠醛,其乙醇提液含生物碱、植物甾醇、天门冬素,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7、虎杖
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活血通经,利湿功能,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有关实验证明,虎杖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8、姜黄
药用其根茎,味苦辛,性温,归肝、脾二经。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例如姜黄精、去氢姜黄精、姜烯等。姜黄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不壅滞,且有通经止痛之功效。姜黄能增加胆汁形成和分泌,使粪便中排泄的胆酸和胆固醇增加。虽然姜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较弱,但较持久。姜黄还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注意:据药理研究发现,姜黄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能使子宫收缩,怀孕妇女慎用。
9、决明子
药用其干燥成熟的种子。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归肝、胆、肾三经,具清热、明目、润肠之功效。决明子含蒽甙类物质,分解后产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酚及葡萄糖等。实验证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菌等作用,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注意:有泄泻与低血压者慎用决明子制剂。
10、首乌
药用其干燥块根。味苦、甘、涩,性温,归肝、肾二经。首乌含丰富的卵磷脂、淀粉等,有助于脂肪运转。首乌含蒽酯衍生物,主要为大黄酚及大黄泻素,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能使肠蠕动增强和抑制胆固醇吸收。首乌还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在血清中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中,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脂下降可能与首乌有效成分与胆固醇结合有关。首乌配银杏叶、钩藤等治疗心脑血管病,能消除或改善症状。首乌对个别病人有腹泻的副作用。另外,首乌浸出液可能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
8,橄榄叶提取物是什么
橄榄叶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苦涩物质,其活性最高的为橄榄苦甙和羟基酪醇。其广泛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当中。橄榄叶提取物对具有传染性的和恶性的微生物具有十足的效果。其可停止如感冒和其它病毒性疾病,真菌,霉菌和酵母菌入侵,轻微和严重细菌感染和原生类寄生虫感染的发作。并不仅是预防性的,橄榄叶提取物提供了一种在与微生物的战斗中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橄榄核还与心血管健康两者有相关性,地中海饮食型态地区的居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更低。结合纳世凯尔牌子,橄榄提取物胶囊服用,很不错。研究还证明该提取物仅攻击病原体而对人体共生的肠道细菌无害,这是其超越人造抗生素的另一优点。
9,橘子皮怎么废物利用
巧防晕车 在上车前1小时,用新鲜的橘子皮,向内折成双层,对准鼻孔,用手指挤提捏橘子皮,皮中就会喷射出无数股细小的橘香油雾并被吸入鼻孔。 在上车后继续随时挤压吸入,可有效地预防晕车。 巧治冻疮 将橘皮用火烤焦,研成粉末,再用植物油调均匀,抹在患处。 巧治慢性支气管炎 橘皮5至15克,泡水当茶饮,常用。 巧治咳嗽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巧治便秘 鲜橘皮12克或干橘皮6克,煎汤服用,可治便秘。 巧解酒 用鲜橘皮30克,加盐少许煎汤饮服,醒酒效果颇佳。 巧治睡觉磨牙 睡觉前10分钟,口中含一块橘皮,然后入睡,最好不要将橘皮吐出,若感到不适时,再吐出。 巧防止牙齿“酸倒” 食酸橘对老人或牙齿过敏者均不宜。其实,只要在食酸橘后,即用剩下的新鲜橘皮泡开水喝下,就可以防止牙齿“酸倒”。 巧治乳腺炎 生橘皮30克、甘草6克,煎汤饮服,可治乳腺炎。 巧治口臭 将一小块橘皮含在口中,或嚼一小块鲜橘皮,可治口臭。 巧解鱼蟹之毒 用适量的橘子皮煎汤饮服,可缓解食鱼、食蟹后的中毒。 巧治胃寒呕吐 将橘皮和生姜片加水同煎,饮其汤,可治疗胃寒、呕吐。 巧理气消胀 用鲜橘子皮泡开水,加适量白糖,为橘皮茶,饮后可理气消胀,生津润喉。 巧治消化不良 将50克橘皮浸泡在酒里。这种酒有温补脾胃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反胃呕吐等症,对多食油腻而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症,尤为有效。 巧清肺化痰 将橘子皮洗净后置于白酒中,浸泡20余天即可饮用,其味醇厚爽口,且有清肺化痰的作用。 若浸泡的时间再长一点,至春节或开春后再饮,则味道更佳。 巧治风寒感冒 鲜橘皮、生姜片,加红糖适量煎水喝,可治疗风寒、感冒、呕吐、咳嗽。 巧提神开胃 将橘皮洗净切成丝后晒干,与茶叶放在一起存放,饮用时,用开水冲服,其味清香可口,有开胃、通气、提神的功效。 巧治胰腺炎 用橘子皮30克、甘草10克和水共煎当茶饮。有助于治疗急性胰腺炎。 巧降血压 将橘子皮切成丝晾干作枕芯用,有顺气、降压的功效,对高血压病人很适用。 巧治脚沙虫 脚趾间被污水杂渍,易发生奇痒,若搔抓,则破皮流水,臭味难闻,此时可用鲜橘子皮猛擦痒处,止痒效果甚佳。 二、美味佳肴 橘皮粥:在熬大米粥时, 在粥烧滚前,放入几小块干净的橘子皮,等粥煮熟后,不仅芳香可口而且开胃,对胸腹胀满或咳嗽痰多的人,能够起到饮食治疗的作用。 橘皮汤:在做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几块橘子皮,不仅汤味鲜美,而且有一股淡淡的橘子味,会使人吃起来没有油腻的感觉。 橘皮茶:把清洗干净的橘子皮切成丝、丁或块,用时可以单独用开水冲泡,也可以和茶叶一起饮,不仅味道清香,而且有开胃、通气、提神的功效。 橘皮酒:把洗净晒干的橘子皮适量浸泡在白酒中,大约20天之后就可以饮用。橘子酒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如果浸泡时间稍长,酒味更佳。 橘皮菜:吃过橘子后,把新鲜的橘皮收集起来,清洗干净,在清水中泡2天,然后切成细丝,再用白糖腌20天,就成了非常可口的下酒菜。不仅吃起来甜香爽口,而且还有解酒的作用。
橘子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但橘皮往往会作为废弃物随手扔掉了,其实橘皮的用途很广。 吃橘子应注意到的几点:
1.橘皮9克,核桃仁1个,生姜3片。水煎服。可以治疗感冒咳嗽。
2.橘皮适量,烤焦研末,加凡士林调涂患处,每日1~2次,可以治疗冻疮。
3.熬粥时,放入橘皮,粥熟后,不仅芳香可口,而且还能起到开胃的作用。对于胸腹胀满或咳嗽痰多的人,有治疗作用。
4.做肉汤时,放几块橘皮,不仅可以使汤味鲜美,还没有油腻的感觉。
5.取晒干的橘子皮适量,浸泡在白酒中20多天后再饮用,有清肺化痰的功效。
6.将橘皮洗净烘干,压成粉末储存在玻璃瓶中做调味品,做菜、做汤时放上一点,可以增味添香;做馒头时放一点到面粉里,蒸出的馒头清香扑鼻。
(谢谢采纳.)橘子皮晒干就成了陈皮了啊,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用来做作料表皮里面挤出来的汁对付油污效果很好的,另外还可以晒干了泡水喝,也不错
10,哪些中药可以做为调料
食物性中药调料类 酒: 「异名」 烧酒、白酒、黄酒、葡萄酒。 「来源」 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化学成分」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条件不同,酒的名色甚多,其成分差异变很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如高梁酒)和非蒸馏酒(如绍兴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或含少量糖类。非蒸馏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酯类、醛类、矿物质等,酸类中主要含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 「性味归经」 苦、甘、辛,温,有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用法」 佐餐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服。外用淋洗、嗽口或磨擦。阴虚、失血及温热甚者忌服。 食盐: 「异名」 盐、咸鹾。 「来源」 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化学成分」 主要为氯化钠,夹杂的杂质场尔的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 涌吐消痰,凉血清火,解毒。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用法」 沸汤溶化服,或为烹菜佐料;催吐宜炒黄化服。或炒热熨敷,水化点眼,洗疮。水肿患者忌服。 醋: 「异名」 苦洒、淳酢、醯、米醋。 「来源」 以米、麦、高梁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化学成分」 醋一般含有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原糖,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 「性味归经」 酸、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杀虫。主治产后血晕,痃癖(疒下徵字)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又可解鱼肉菜毒。 「用法」 烹调菜肴,佐餐;入汤剂或拌制药物服用;或烧热熏嗅,含漱,和药调敷。脾胃湿盛、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者忌服。 酱: 「来源」 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分豆瓣酱和甜面酱两类。 「化学成分」 每100克豆瓣酱中含水分39克、蛋白质20.9克、脂肪11.2克、碳水化合物2克、灰分24.9克、钙245毫克、磷174毫克、铁16.1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78毫克、尼克酸2.1毫克;100克甜面酱中含水分47克、蛋白质5.8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37克、灰分6.3克、钙32毫克、磷104毫克、铁5.7毫克。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脾、肾经。 「功效主治」 除热,解毒。主治蜂螫虫伤,烫火伤,热病烦满。 「用法」 作菜肴调料。多食易生痰动气。 落花生油: 「异名」 果油、花生油。 「来源」 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 「化学成分」 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酸中含油酸39.2-65.7%、亚油酸16.8-38.2%、棕榈酸7.3-12.9%、硬脂酸2.6-5.6%,以及花生酸、山(艹下俞字)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脾润肺,润肠下虫。花生油熟食,有润肠逐虫之功效,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 烹菜食,或灌肠。 胡椒: 「异名」 浮椒、昧履支、玉椒。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化学成分」 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胡椒醛、二氢葛缕醇、氧化石竹烯、隐吕酮、醇类化合物等。 「性味归经」 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外敷治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又可解食物毒。 「用法」 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或为佐料,或研末外敷。阴虚火旺者忌服。 肉桂: 「异名」 桂皮、牡桂、紫桂、玉桂、辣桂。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化学成分」 含桂皮油1-2%,其中桂皮醛75-90%以及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 「性味归经」 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 「功效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疒下徵字)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用法」 煎汤服,烹菜食,入方药;或研末外敷,浸酒涂擦。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用。 蜂蜜: 「异名」 石蜜、石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蜂糖。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化学成分」 含果糖、葡萄糖约70%,尚含少量的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酵母、酶及无机盐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中润燥,缓急解毒。主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用法」 冲服,或入丸、膏剂 分部外涂可治热油烫伤。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冰糖: 「来源」 为白砂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经。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用于肺燥、肺虚、风寒、劳累所致的咳喘,小儿疟疾,噤口痢,口疮,风火牙痛。 「用法」 煎汤内服,佐餐,或入丸、膏剂。 葱白: 「异名」 葱茎白,葱白头。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为蒜素、二烯丙基硫醚)、维生素C97毫克%(湿重计)、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少量的维生素A、脂肪油和粘液质。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胃二经。 「功效主治」 发表,通阳,解毒。主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 「用法」 煎汤或煮酒内服。外用可捣敷,炒熨,煎水洗患处,或塞耳、塞鼻。表虚自汗者忌服。 姜: 「异名」 生姜、干姜、均姜、白姜。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 「化学成分」 含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龙脑、姜醇、柠檬醛等挥发油类成分以及树脂、淀粉等。 「性味归经」 生姜:辛,微温;干姜:辛,热 幅入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生姜:解表散寒,止呕化痰。主治风寒感冒,呕吐痰咳。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用法」 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酒: 「异名」 烧酒、白酒、黄酒、葡萄酒。 「来源」 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化学成分」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条件不同,酒的名色甚多,其成分差异变很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如高梁酒)和非蒸馏酒(如绍兴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或含少量糖类。非蒸馏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酯类、醛类、矿物质等,酸类中主要含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 「性味归经」 苦、甘、辛,温,有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用法」 佐餐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服。外用淋洗、嗽口或磨擦。阴虚、失血及温热甚者忌服。 食盐: 「异名」 盐、咸鹾。 「来源」 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化学成分」 主要为氯化钠,夹杂的杂质场尔的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 涌吐消痰,凉血清火,解毒。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用法」 沸汤溶化服,或为烹菜佐料;催吐宜炒黄化服。或炒热熨敷,水化点眼,洗疮。水肿患者忌服。 醋: 「异名」 苦洒、淳酢、醯、米醋。 「来源」 以米、麦、高梁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化学成分」 醋一般含有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原糖,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 「性味归经」 酸、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杀虫。主治产后血晕,痃癖(疒下徵字)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又可解鱼肉菜毒。 「用法」 烹调菜肴,佐餐;入汤剂或拌制药物服用;或烧热熏嗅,含漱,和药调敷。脾胃湿盛、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者忌服。 酱: 「来源」 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分豆瓣酱和甜面酱两类。 「化学成分」 每100克豆瓣酱中含水分39克、蛋白质20.9克、脂肪11.2克、碳水化合物2克、灰分24.9克、钙245毫克、磷174毫克、铁16.1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78毫克、尼克酸2.1毫克;100克甜面酱中含水分47克、蛋白质5.8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37克、灰分6.3克、钙32毫克、磷104毫克、铁5.7毫克。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脾、肾经。 「功效主治」 除热,解毒。主治蜂螫虫伤,烫火伤,热病烦满。 「用法」 作菜肴调料。多食易生痰动气。 落花生油: 「异名」 果油、花生油。 「来源」 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 「化学成分」 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酸中含油酸39.2-65.7%、亚油酸16.8-38.2%、棕榈酸7.3-12.9%、硬脂酸2.6-5.6%,以及花生酸、山(艹下俞字)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脾润肺,润肠下虫。花生油熟食,有润肠逐虫之功效,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 烹菜食,或灌肠。 胡椒: 「异名」 浮椒、昧履支、玉椒。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化学成分」 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胡椒醛、二氢葛缕醇、氧化石竹烯、隐吕酮、醇类化合物等。 「性味归经」 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外敷治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又可解食物毒。 「用法」 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或为佐料,或研末外敷。阴虚火旺者忌服。 肉桂: 「异名」 桂皮、牡桂、紫桂、玉桂、辣桂。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化学成分」 含桂皮油1-2%,其中桂皮醛75-90%以及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 「性味归经」 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 「功效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疒下徵字)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用法」 煎汤服,烹菜食,入方药;或研末外敷,浸酒涂擦。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用。 蜂蜜: 「异名」 石蜜、石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蜂糖。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化学成分」 含果糖、葡萄糖约70%,尚含少量的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酵母、酶及无机盐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中润燥,缓急解毒。主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用法」 冲服,或入丸、膏剂 分部外涂可治热油烫伤。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文章TAG:
苦甙如何转为羟基酪醇 橄榄多酚和橄榄苦甙是一个成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