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很多啊,具体的到每个类型的,每个产品的,都是商业模式,每个个体的都不同,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图书,共享数据等等的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2,共享经济的利弊各有哪些

共享经济的利弊分析:利:提高资源利用率:共享经济通过将闲置的资源(如住房、车辆、设备等)重新整合并供他人使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消费成本:通过共享经济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更低的价格获取到其他人的闲置资源,从而降低了自己的消费成本。创造就业机会:共享经济为许多原本无法拥有自己资产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提供共享服务来获得收入。促进社会交流:共享经济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共享资源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弊: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共享经济中的个人信息和支付数据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带来安全风险。法律和道德问题:共享经济中的产权问题、责任归属问题、违约行为等可能带来法律和道德问题。竞争压力:大型共享经济平台可能会对传统行业产生压力,导致传统行业的失业或生意下滑。缺乏社区归属感:通过共享平台进行社交,与现实生活中的社区交流相比,可能缺乏真实的人际关系和社区归属感。过度竞争:为了吸引用户和提高排名,共享服务提供者可能会过度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以上就是对共享经济利弊的全面分析。总的来说,共享经济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注意应对其带来的问题。

共享经济的利弊各有哪些

3,共享经济面临哪些问题

主因是诚信缺失。当社会上大量地表现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现象, 不论共享提供者或消费者都只想索取,不想付出,从来没有认真遵守过法例、规则,从来没有真正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共享经济只是空话!

共享经济面临哪些问题

4,共享经济的优缺点是什么

共享经济的优点和缺点英语: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haring economy1.The point about VAT, as we have said all along, is that [the cut] will run for a year, so it is too early to judge the effect it has had.正如我们一直以来所说的那样,削减附加税的政策将会持续一年,所以现在就判断其利弊还为时尚早。2.Like any other form of revenue raising, the inflation tax must be judged on its merits.象筹集收入的任何其它形式那样,通货膨胀税的利弊也必须得到评判。3.Many methods and markers have been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with differ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许多方法和指标都曾尝试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各有利弊。4.As you know, taking your time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is always your best bet -- but that goes double now.就你所知,花上足够时间细细地考虑一番之后再做决定,是你最有把握的赌注。现在是利弊都翻了一倍。

5,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最根本的创新在于

共享经济最根本的创新就是,将闲置的资源整合到一起,然后租赁给有需求的人们。共享经济下的五大变化(一)消费理念—以买为主到以租为主的转变(二)交易成本—租赁成本降低(三)供需关系—提高资源存量的使用率(四)工作性质—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五)社会关系—个体之间的连接由B2C到C2C再到F2F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6,经济共享的利与弊

中国城镇化正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3亿,与此同时,中国有8.02亿网民,其中手机网民7.88亿,城镇网民5.91亿。 亿万人生活在其中的城市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智慧。从现实来看,智慧城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所有智慧产品在社会方方面面和城市各领域的应用后出现的。比如,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技术革新,互联网快速叫餐,微信支付宝快捷支付,共享单车随扫随骑随停,网约车一键呼叫、快速应答,这些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如果离开了这些应用,离开了社会需求,离开了市场化的服务,很难想象智慧城市离我们的生活会有多遥远。最近关于共享单车有很多争论,指责大量共享单车被扔到废旧空间里,造成极大的浪费,乱停乱放问题也引发人们的各种抱怨。今年以来滴滴发生了三起安全事故,也受到了来自普通民众和相关部门的批评。需要看到,新生事物的出现,一定是既有利也有弊的,我们不能过于放大“弊”,而忽视它对整个社会、城市居民带来的好处。政府不应该害怕出现问题后要承担责任,而应该包容新生事物,帮助它们解决问题,更好提供社会服务,更好助力城市治理。共享经济能优化资源配置观察当下共享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最典型的是共享交通出行,比如共享单车、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等等。2018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45亿人;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3.46亿;网上外卖用户规模3.64亿,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3.44亿。共享经济已经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生活领域,如共享住宿、共享办公、共享冰箱、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厨房、共享唱吧等,产品层出不穷。共享经济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社会治理的新经济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由资源供给方通过技术平台将暂时闲置的资源(或技能服务),有偿提供给资源的需求方使用,需求方获得资源的使用权(或享受服务),而供给方则获得相应报酬的市场化模式。通过技术平台的整合,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城市的有效治理、市民更方便地获得城市社会服务的目标。共享经济有五个特点:一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二是广泛的数据应用;三是通过共享实现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市场化方式高效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五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说,共享经济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好处,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7年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北京途歌大数据平台显示,北京地区每辆共享汽车平均每天使用频次达5.1,平均每次行驶距离为20公里,是普通私家车的4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汽车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2017年,共享单车用户骑行超299.47亿公里,减少碳排放超699万吨。摩拜大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了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累计节约4.6亿升汽油,减少碳排放54万吨,相当于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减少了45亿微克PM2.5物质排放。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共享单车+地铁”提升出行效率,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养老、美甲、美容、按摩、家政、家电维修、洗衣等生活服务可以在家里预约、在家里完成;生鲜果蔬、超市商场购物可以足不出户,送货上门;出门在外,再不用担心手机没电了……共享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服务。

7,关于共享经济的操作模式

共享经济,说白了就是富余方,将自己闲置或多出来的某些东西,比如时间/物品/创意等等,出让或者出售给需求方的一种经济模式。比如滴滴,就是将闲置的司机利用起来,司机是富余方,而打车的是需求方;比如摩拜,是将自己海量的自行车投放,让每一个需求者使用,摩拜是富余方,骑车人是需求方;再来说说,你讲到的2.5万开走30万车,这其实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要么就是卖给你让你去开车接客,要么这车压根就不值30万,共享经济是不能降低实物的内在价值的。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 你问的这个事情,应该成为“一成首付”,而不是什么共享经济。你可以查一下“一成首付”是个什么鬼

8,共享经济大溃败背后狂烧1000亿商业模式敌不过街头小贩

从人生巅峰到谷底,小黄车(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只用了四年时间。在巅峰时期,投资机构多到能踏破小黄车总部门槛,戴威被外媒评委40岁以下商业精英,上过胡润百富榜,头顶90后富豪光环。现在的戴威,由于公司能否如数退还押金已成问题,濒临破产,本人则被限制消费。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着实让外界错愕不已。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朋友圈罕见发声,认为ofo溃败缘于否决权(veto right)问题: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结果是“啥事都通不过”。 但股权设计问题其实只是ofo溃败诱因,共享经济违背人性的商业模式设计才是失败的根源。缺乏对人性之恶准确的评估,使得共享经济永远难以盈利,竞争力不如街头小贩,唯有依靠机构不断输血(融资)续命,一旦机构撤走资金,小黄车立即休克。对于人性,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释得非常清楚:“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够吃上晚饭,不是因为面包师,不是因为屠夫,不是因为酿酒商,他们爱我们,他们的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自私自利,他们要追求他们的利益。” 不过,要达到斯密所说的“自私可以利他”的理想结果,离不开信用约束。没有信用约束,人性的自私将爆发出人性之恶,奸商当道,渣用户横行,市场最终分崩离析。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各个城市曾有许多出租自行车的摊位,你交上一笔押金就可以骑走一辆车,归还自行车时,由摊贩对自行车进行检查,如果用户在租赁期间损坏自行车,则扣除相应押金,如果归还的自行车完整无缺,则全额退还用户押金。 在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有专门的人(摊贩)落实对用户的信用约束。 但共享单车并没有对用户形成有效的信用约束。 用户交上押金,扫二维码骑走自行车,期间出现损坏、丢弃、自用等行为时,公司完全不能掌握。信用约束完全靠用户的自觉行为,一辆共享单车的生死完全取决于用户公德心如何。 无论小黄车们,还是投资小黄车们的风险投资,将人性的考量统统忽略,于是展开的商业模式设计看起来前景无限,共享经济的前景绚丽多彩。 根据公开的资料,ofo的单车成本为399元——750元/辆,摩拜等其它单车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粗略估算每辆单车的成本在800元。 正常使用,每辆单车寿命1500小时左右,按每200小时维护一次,每次维护费平均80元计算,正常寿命周期每辆单车的维护费用为600元。 这样,正常寿命周期内,共享单车的成本大概为1400元/辆左右。 共享单车的收费一般不低于1元/小时,按1500小时使用寿命计算,每辆单车至少可带来100元毛利。考虑到ofo这样的单车平台是甲方,对自行车厂居于强势议价地位,单车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主要是零配件),每辆下降200元——300元压力不大,因此毛利将上升到300——400元/辆,毛利率能达到近30%。而且共享单车规模庞大,ofo仅在2016年投放量就达1000万辆,估算毛利总和应该在30亿,加上共享单车还可以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用户入口,未来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 在虚幻的美景鼓动下,加之先收割市场再收割利润的互联网创业套路,阿里、滴滴、小米等创投大鳄们完全被迷惑住了,ofo因此获得10次融资,总融资额近100亿人民币。2016年争抢投资ofo的场面不亚于求职,一般风投根本进不了门。 然而,一旦人性之恶爆发,共享单车如绚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共享单车发展如日中天的2016年,人为损坏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共享单车的100种死法》风传网络,单车成为部分人的出气筒,故意损坏、丢弃、私自占用现象层出不穷。 根据网络调查,共享单车的损坏率在30%——40%。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高企的损坏率缩短了维修周期,更使不少单车直接报废,侵吞了大部分毛利率。 同时,高损坏率还推高了共享单车平台运维的人力成本。ofo曾在2016年开始招聘线下运维人员,并计算出每50辆车需配备1名运维人员,按当时投放规模,仅ofo就需要在全国配备3万名运维人员。每名运维人员按月收入4000元计算,每年ofo仅运维的人力成本支出就达到14.4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加上维修的零配件投入,共享单车其实是亏损的。香港共享单车品牌Gobee在2018年2月24日退出法国市场,原因就是人为破坏导致的高损坏率抬高了运维成本,最终使公司走向亏损并无法承受。 ofo与此类似,50辆车配1名运维人员,正常运营需要3万运维人员,这个运营效率其实已经低于过去出租自行车的街头小贩。1名街头小贩管理超过100辆自行车,轻松将出租的自行车的破损率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还能够盈利。 共享单车们却不能。 如果共享单车像出租自行车的摊贩们那样,用户需要在固定地点租车、还车,并由专门人员检查归还的车况,虽然破损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并保证盈利,却失去了便利这一巨大的优势,共享单车将变成传统租车;如果坚持自在用车的便利,又难以防止人性之恶,破损率会达到前面所说的畸高水平,导致运营商难以盈利而亏损。总之,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难以防范人性之恶,导致破损成本吃掉所有盈利,这正是杀死ofo们的主因,也是投资共享经济的最大风险。可以说,烧掉1000亿的共享经济不是败给了风口消失,而是败给了人性。

9,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从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型来看,其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平台服务费对于共享经济来说,与O2O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果实施全部免费则不利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采取收取部分运营服务费的措施,保证其正常运转。 二、平台推广费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必须要通过信息的方式去实现,信息化提升了整体的营销能力及水平,可以采取广告投放推送的方式,在不影响共享经济功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获取广告收益。三、线下展示费对平台的构建者来说,想获得足够的宣传优势,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宣传,除了网络宣传以外,还可以采取户外宣传的方式,这也是另外一种服务模式。获得相应的广告收益,再将广告与宣传有机结合来获取运营费用。NFC、二维码等技术也可以带来一定的广告效益。四、增值附加费随着O2O平台数据资源的逐渐积累,交易平台逐渐演变为数据中心,当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实现质变,转化为另外一种共享经济业态。比如一些企业通过每日签到提升客户的忠诚度,这也可以转化为收益模式,从而维护共享经济。

10,共享经济发展有哪些阻碍

共享经济发展有哪些障碍: 1. 分享实践发展加快,监管体系亟待重构 。 当前的经济社会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和工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强调集权、层级管理、区域与条块分割等管理方式,注重事前审批和准入。基于网络的分享经济具有典型的网络化、跨区域、跨行业等特征,监管体系中很多制度不能适应当前发展。许多新业态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如股权众筹在我国还处于法律与监管的模糊地带;有些创新实践则面临不合理的制度要求,如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企业被要求配置线下教学用地,否则不予审批。 2. 创新引发利益调整,统筹协调难度加大 分享经济发展大大降低了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分享型企业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创造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使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在具有排他性的垄断市场中,分享型企业的进入及其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冲击着原有的商业逻辑和经济秩序,直接引发了社会财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 3. 产业发展尚不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分享经济模式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通常是大量不确定的个人或组织,尤其是当前诸多领域的分享经济都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隐患。 4. 观念认识不到位,原有法规不适应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分享经济的理解还只是实证分析和现象观察,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比如,分享经济发展的社会财富效应、对社会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相关宏观制度设计等,既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也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

文章TAG:共享  共享经济  经济  经济的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的相关问题  
下一篇